
近日,据旧金山华埠商户向本报表示,过了夏季旅游季之后,华埠小贸易进进冷清期。经营纪念品店近二十年的陈老闆表示,再对比前些年周末人潮一波接一波,现在连假日都冷清,这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,撑下往变成一种信念。
在华盛整理街(Washington Street)与都板街(Grand Ave.)路口,贩售手工包与茶具的李小姐说,以前天天都有旅行团,现在国际游客少,很多店家靠夏季旅游旺季补足全年收进,现在淡季提前来临,只能缩短营业时间、少请员工。
据走访了解,除街会、夜市等活动期间人潮暂时回流外,平日华埠仍显冷清。因国际游客尚未完全恢复,而物料与营运本钱却持续攀升,让不少商户陷进两难。
除了食材、物料等价格飙涨,租金与保险费也让商家喘不过气。根据市府贸易部统计,华埠商舖均匀月租在过往两年内上涨约一成。很多业主因缺乏长期合约,只能被动接受调整。
经营乾货店的林太太说,往年业主要求涨租,不接受就不续约。她不敢搬家,由于这里是老客人基础,换地点即是重新开始。进货本钱上升、请人本钱增加,做得越多赚得越少,几乎天天都在精算怎幺撑下往。
餐饮业情况同样艰难。经营粤菜馆的黄先生表示,鸡肉、海鲜、食用油价格比往年贵了两三成。为了不吓跑老顾客,他选择自行吸收部分本钱,但利润几乎被压缩殆尽。以前开餐馆是养家,现在只是维持。
虽市府推出小贸易复甦基金与店面修缮补助计画,但不少业者反映申请门槛高、流程複杂。林太太说,英文不好,表格看不懂,请人帮忙又要钱,最后乾脆放弃。
多位华埠商会代表指出,小商户在城市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,不仅提供就业,也维繫社区文化。他呼吁市府在补助政策上更贴近基层,例如简化程序、提供中文协助,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店家拿得到资源。
面对眼前的挑战,华埠商家纷纷寻求新出路,茶馆与艺术团体合作推出茶艺体验课,吸引年轻族群;餐厅利用社群媒体推外送与折扣活动,吸引客源。
旅游导览志工刘欣表示,华埠正在转型,希看游客看到除了中餐之外更多元的文化体验。只要人愿意再走进来,这里就有希看。
但多数店主仍处于对远景感到不安,又不忍放手多年苦心经营的局面,陈老闆说,家族在这里做生意几十年,希看下一代还能看到华埠的灯笼亮着。对他们而言,撑店不只是生意,更是一份情感和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