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:推群侠 登录 注册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微信营销 > 区块链 > 《亚洲碳定价:审阅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》(Carbon Pricing in Asia: Examining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 and Carbon Taxes)报告

《亚洲碳定价:审阅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》(Carbon Pricing in Asia: Examining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 and Carbon Taxes)报告

作者:   来源:  热度:597  时间:2025-10-18
《亚洲碳定价:审阅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》(Carbon Pricing in Asia: Examining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
《亚洲碳定价:审阅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》(Carbon Pricing in Asia: Examining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 and Carbon Taxes)报告具体探讨了亚洲碳定价机制,特别是排放交易体系(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, ETS)和碳税的应用情况。同时,报告分析了不同国家实施碳定价政策的效果、面临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。报告内收留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:
(1)碳定价机制类型。①碳税,主要对温室气体直接征收固定税额,有助于提供价格确定性,但无法保证具体减排量,由政府或监视机构制定,非市场驱动。②ETS,设定总排放上限,答应企业买卖排放配额,提供减排量但价格波动较大,由市场驱动,初始阶段免费分配配额,逐步转向拍卖。③碳信用机制,通过项目产生可交易的减排信用,用于自愿碳市场或合规碳市场的抵消,补充了碳税和ETS,促进国际间减排合作。
(2)亚洲碳市场现状分析。①在覆盖范围上,亚洲碳市场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,建筑、交通和农业等其他领域未被充分定价。②亚洲多个国家和地方层面建立了ETS或碳税机制,但其减排目标尚不明确。③从碳价格水平来看,亚洲多数碳市场价格低于20$/t CO₂e(美元/吨二氧化碳当量),远低于2030年实现天气目标需要的50 ~100$/t CO₂e,难以有效激励减排。
(3)碳定价面临挑战。①初始分配过于慷慨导致市场配额过剩,压低碳价。②行业覆盖范围有限,大多数碳定价集中在电力部分,而建筑、农业、交通等高排放行业大多未被纳进。③设置目标不够严格,很多ETS采用基于强度的排放上限而非尽对上限,导致经济总量增长时期排放总量增加。④亚洲地区化石燃料补贴巨大,这种补贴削弱了碳定价信号,阻碍了能源转型。
(4)政策建议。①将初始碳价定在15~25$/t CO₂e,并逐步提升碳价,以提供投资确定性。②逐步将建筑、农业、交通等行业纳进碳市场,进步市场活动性和减排效果。③设定严格目标,采用尽对排放上限替换基于强度的上限,确保减排效果。④消除化石燃料补贴,将补贴节省的资金重新分配给天气项目和社会安全网络,减轻对低收进人群的影响。⑤利用自愿碳市场,将高质量国际自愿碳信用纳进合规机制,降低减排本钱并促进国际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