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台积电股价13日盘中冲上1460元的新天价,近期频创新高。英国金融时报(FT)分析,尽管台积电面临地缘政治以及AI基础建设投资「太超前」的两大风险,然而,订单满载、获利持续成长,凸显出市场长期对晶片需求的利多因素,凌驾于恐惧因素之上。
金融时报记者在Lex专栏中指出,台积电在最近一个财报季中营收获长近三分之一,主要拜全球AI基础建设需求,以及Nvidia辉达(另称英伟达)、超微、博通与苹果等大客户的订单持续强劲所赐。这些公司高度仰赖台积电的晶片製造产线,而台积电占了全球近90%的最先进晶片生产。随着台积电最先进的2奈米晶片预定年底量产,技术领先上风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扩大。
这也使台积电的获利能力大幅提升,营业利益率约为50%,远高于全球竞争同业,而股价自4月低点以来已上涨超过80%,目前本益比达到23倍。
然而金融时报指出,地缘政治依然是台湾与台积电最大的潜伏风险。过往一年在台海军事活动加剧,北京当局仍坚称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。台湾方面则以扩大国防支出回应,承诺到2030年国防预算将达国内生产毛额(GDP)的5%,并推动军队现代化。
金融时报的记者指出,尽管如此,两岸的军事实力差距仍难以克服。中国拥有远胜台湾的资源与军事火力,其国防预算规模更超出台湾十倍以上。一旦发生冲突或封闭,全球供给链将遭受严重冲击,并引发全球晶片与科技产业的危机。
另一大较为务实、但可能性更高的风险,在于AI基础建设投资可能太快超越目前的实际需求,让台积电沾恩的资料中心资本支出若急速放缓,也可能影响其业绩。根据顾问公司Alvarez & Marsal的分析,目前很多早期投资集中于练习大型语言模型所需的硬体,但随着模型效率提升,对额外大规模硬体建设的需求可能减少。
尽管如此,这些威胁目前显然都不构成立即的风险。军事冲突的经济代价对两岸而言都会是多难难性的,而中国自身的经济与製造业也高度依靠台湾的先进晶片,因此仍有强烈动机保持克制。至于AI基础建设的需求与供给步调或许不一致,但长期来看,对晶片的支出仍可能维持强劲。
台积电的未来走势,将取决于投资人对该公司在风险与晶片主导地位之间的权衡。在当前,台积电股价创历史新高、订单满载、获利持续成长,凸显出「必要性」仍然大于「不确定性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