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纽约市,驾车人不耐烦的喇叭声几乎是随处可闻的交通日常。然而这种司空见惯的行为,在纽约部分地区可能属于违法,驾驶可能因此面临高额罚款甚至更严重的处分。
依据纽约市法律,驾驶仅能在警告「即时危险」时叫喇叭,例如车辆偏离车道、行人分心闯红灯。但其他情况下的叫喇叭皆属不必要且违法,最低罚款350元,与闯红灯或超速罚金相当。市内部分学校、医院或住宅区更是被画为「禁止叫喇叭区」(No Honking Zone),执法更为严格。多次违规不仅会累积驾照扣分,还可能增加保险费、强制驾训,甚至吊销驾照。
早在1936年,市府首部噪音条例即禁止「长时间且无理的叫喇叭」;1973年起,警方更定期在繁忙路口开罚。市府强化执法,旨在降低噪音汙染。根据市环护局(DEP),噪音长年居于市民生活投诉首位,研究亦显示过度噪音会影响睡眠、增加压力并危害心血管健康。
专家指出,面对如此严格的执法,最有效的方法是调整心态与行程。纽约交通一向缓慢,预留通勤时间、保持冷静并避免情绪化驾驶,不仅能减轻压力,也能避免不必要的罚单。
布碌仑(布鲁克林)市议员莱斯勒(Lincoln Restler)表示,疫情后鲁莽驾驶、排气管巨响与音乐外放题目更为严重,加上长期交通堵塞与喇叭声,已严重影响社区生活品质。他办公室甚至自掏腰包4万元,在布碌仑与曼哈整理桥交界的蒂拉里街(Tillary Street)安装了一台噪音摄像头。
为加强监管,市府自2021年起试点「噪音摄像头」,这些设备结合麦克风、全景摄影与车牌辨识系统,能在噪音超标时自动取证,已开出逾百万元罚单。2023年市议会通过法案,要求每个行政区至少安装五架摄像头,专门侦测大声音乐、改装排气及叫喇叭等违规行为。
目前摄像头安装地点未公然,仅知分布于史泰登岛以外的各行政区,从曼哈整理中城、东哈林,到皇后区长岛市及布碌仑贝瑞吉(Bay Ridge)皆有部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