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岁的汪姓老翁往年因泌尿道感染短暂住院,却因无法适应病房环境而严重失眠、情绪失控,最后提前出院。近日他因反覆背痛就医,经骨科诊中断为「腰椎骨髓炎」,传统抗生素疗程需住院6至8周,让他非常抗拒。医生透过「门诊点滴」,2周后成功控制感染,顺利转为口服抗生素接续疗程,让他重拾生活品质。
卫福部台北医院感染科主任林武甫表示,骨髓炎治疗一般需住院连续注射2至4周,病况改善后再评估转为口服药物,整体疗程约需6至8周,住院超过一个月者相当常见,但并非每位病人都适合长期住院,例如汪姓老翁因高龄、睡眠障碍与住院环境排斥,非常希看能在门诊接受治疗。然而,初期尝试了口服抗生素2周,病况却未见改善。
因此,林武甫评估汪姓老翁身体稳定、自理能力与家庭支持充足后,与家属密切讨论,决定採用「门诊点滴」,意即「门诊静脉抗生素治疗计画」。后来,汪姓老翁天天由家人陪同到医院接受约一小时的点滴注射,疗程顺利、安稳且无副作用,症状明显缓解后转为口服抗生素治疗。汪姓老翁表示「这样很好,我在家睡得比较好,也比较安闲」。
「门诊静脉抗生素治疗计画(OPAT)」是今年新上路的健保计画,适用于病况稳定、无需住院,但需使用针剂抗生素的病人,病症例如肺炎、泌尿道感染、软组织感染、骨髓炎与关节炎等。
林武甫指出,过往这些病人没有选择,住院几周,天天只为打一两次点滴,其余时间都待在病房;如今他们多了一项选择,天天定期回诊接受一小时的注射抗生素,即可返家休养,不用请看护或家人陪住院,甚至有人能在治疗期间,仍天天返回公司上班。此计画不仅减轻病人与家属身心与经济负担,空出的床位也能提供需要住院的病人,可谓双赢。
林武甫提醒,并非所有病人都适用「门诊静脉抗生素治疗计画」。病人需具备病情稳定、一定的自理能力,或有家属能协助就医与处理忽然状况。此外,病人也须能配合门诊时间安排,才能完成疗程。他夸大,「门诊静脉抗生素治疗计画」并无法完全取代住院,而是在医师、病人、家属充分评估讨论后的弹性选项,尤其对高龄者、慢性病或有住院焦虑恐惧者,是一项贴心的新解方,让更多病人可选择「不住院也能好好治疗」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