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人久坐、压力爆表,老年族群组织退化,这些因素都会引发「疼痛」,严重影响生活品质。不少人求助中医根治各种疑难杂症,尤其是透过刺激穴位、疏通气滞血瘀、中药调理来缓解疼痛,互相配合可加速止痛效果。
台湾川岳诊所院长李威毅表示,历史悠久的中医导进AI,辅助判读看闻问切的诊察,除了帮助传统医疗的转型,也提升个人化照护。以复健为例,建立从诊疗、复健到运动健身的全方位健康预防基地,打破民众对中医仅止于针灸与开药的传统印象,贯彻中医「治未病」的预防性治疗。
「诊所应该成为健康生活的出发点,而非病人最后的选择。」李威毅指出,现代人饱受疲惫、紧绷、失眠、免疫力低下等慢性困扰,尤以上班族、女性及中高龄者比例最高。这些隐性健康危机若透过预防医学模式,可省下不少后真个医疗费用,包括病情持续恶化。
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(IASP)与WHO定义,凡持续或反覆超过3个月的疼痛皆属慢性疼痛,全球约16亿成年人受其影响,对社会与医疗体系带来巨大挑战。慢性疼痛在久坐族与高龄族群更为普遍。研究显示,逐日静坐超过6小时,慢性背痛风险增加33%,退化风险也会增加。
中度运动可显着降低背痛,不过很多健身新手尝试运动却「愈动愈痛」,李威毅说,这并非运动方式错误,而是身体尚未準备好。中高龄者的肌力是行动力关键,运用AI系统可在短时间内数据化个人身体状况,针对肩颈痠痛、骨盆歪斜、肌肉气力不均等题目,天生专属的「体态舆图」与客製化运动处方。
AI健康分析能协助医师更精準把握体态题目,猜测潜伏疾病风险,并降低误判与重複医疗。李威毅夸大,透过专业教练指导功能性练习,强化核心肌群、改善站姿与日常习惯,才能真正从源头解决疼痛题目,从被动治疗走向主动康复。